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动态报道>>>财经动态
亚洲国家城市化将放大灾害风险

  中国保险报《怡安奔福再保观察》专栏自6月7日推出以来,受到了业界同仁广泛的关注。我们的作者和同事们陆陆续续收到有关再保管理、国际(再)保险市场动态、新产品开发、风险分析与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本期怡安奔福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华士闻(Steve Warwick)与怡安奔福执行董事叶宏一起集中回答几个经常被讨论的问题。

  问:这几年人民币升值对于境外再保人业绩有什么影响?他们为了解决汇率变化风险所支付的成本大致是怎样的?

  华士闻: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常常被讨论,却一直没有定论的一个话题。一般来讲,再保人都是用美元或英镑设置自己的风险累积上限,并把国际风险敞口在承保的时候从当地的货币换算成这两种货币。当然,国际再保人会持有各种币种的资产,或者有具体的规避汇率风险的策略。从理论上来讲,某种货币的升值往往会直接导致再保人在该货币国承保能力受限——比如,日元的不断升值使得很多再保人不得不重新调整在日本的承保预算。但是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中国所需的承保能力相对于国际市场可提供的承保能力而言还是非常小的。对于国际再保人在中国承保影响最大的是再保定价,而不是汇率风险。

  问:与国际成熟保险市场相比,我国的保险市场主要的挑战有哪些?

  叶宏:作为朝阳产业,保险行业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从管理上看,如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10年底的工作会议上指出的,有部分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与国际同业相比,国内大部分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尤其体现在信息化建设滞后,集中管理、集约经营的水平不高,销售、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管理不足,这些都将影响到中国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从经营的层面上看,中国保险业主体业务发展失衡,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车险。中国保险年鉴数据显示,2003年-2005年的保费增长,90%以上来自车险,而工商业险基本与GDP增长持平。考虑到我国的保险公司还未经历过市场疲软的周期,车险给整个保险业的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非常大。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依然很显著,有个别公司预测解决难度还较大,直接制约了公司业务规模。保监会已经开始研究制定更加严格的以风险为基准的偿付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必然会给保险市场带来强大的冲击。另外,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系统集成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行业整体的风险控制,更为创新造成了障碍。比如,在数据不充分、不准确的情况下,整个行业风险评估的水平比较低,制约了风险向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转移。

  问:宏观经济在总量与结构上的变化以及变化速度将会怎样影响(再)保险行业的发展?

  华士闻: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变化,风险的结构及属性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传统的P&C行业为例,受劳动力由农业、工业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转移的影响,产险的比例已由1997年的63%降至2007年的57%。麦肯锡的Global Insight报告更预测,到2020年,责任险将超越产险,占P&C总保费的52%。

  其次,就全球范围来看,风险的地域属性也在迅速发生改变。众多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的快速城市化直接导致暴露在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人口和财产在短时间内成倍累积。经济总量、结构及地域分布的变化已经直接反映到国际(再)保险市场。通过比较过去10年非寿险保费在各个主要国家、市场的增长,我们不难看出,非寿险保费在工业化发达国家里总体呈收缩趋势,而在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东亚呈强劲的增长态势。

  在中国,由于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总体人口增长速度逐年下降,人口老龄化将越来越严重,加之快速城镇化和教育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就业人数总量到2018年前后将开始下降。目前劳动力需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同时中西部是劳动力输出的主要来源地。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力。与此同时,我们已经开始看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迁移,势必会给城市化、城乡人口比例、财产与责任风险性质及构成等各个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

  叶宏:得益于逐步趋稳向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自2000年以来,我国保险市场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了增长的态势,为财产保险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增长动力。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上升的阶段,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很旺盛,空间也很大,财产保险消费市场容量持续扩大。从近期看,我国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市场驱动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积极变化,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增强,为财产保险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问:全球再保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从战略发展的层面看,国际大型再保人是否有明显的区别?

  华士闻:据我们统计,2009年全球毛费率总量为1400亿美元,其中从保费规模上看,前十大再保人约占总市场份额的60%。

  以世界上最大的再保人慕再为例,它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在全世界的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来开展业务。目前,慕再的4.7万名员工遍布全世界150个国家,服务逾5000家客户,而慕再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其全球网络。值得注意的是,从其2009年业务分布来看,慕再40%的业务来自北美及全球客户,23%来自欧洲及拉丁美洲;其本土市场连同亚太市场仅占总保费的19%。另外,还有18%的保费来自资本市场。就产品的构成来看,其主体产险业务占总保费的25%。同时,还在德国经营相当规模的直保业务。就产品而言,慕再是健康险的保险与再保险的领军人物。可以说,慕再的业务组合已经达到了相当平衡、分散的水平。

  由于中短期资本投机对再保市场的重要影响,国际再保市场总体看发展变化非常快。纵观这些领先的国际再保人,慕再、瑞再以及劳合社纵然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而在大型国际再保公司中也不乏后起之秀。韩再就是一个规模相当大,但是经营模式却不相同的再保人。从保费规模上看,韩再已经跻身全球十强再保人。然而,它主要的业务仍然来自本土市场。自2010年来,韩再开始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希望能够一次获得更加平衡而有效益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亚洲经济稳健增长的背景下,事实上,很多亚洲区域的再保人,如韩再、印度再保险等都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希望能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加可观的回报。成功没有固定模式。从慕再到韩再到各种规模较小但是经营各具特色再保人,我们看到最好的战略永远是那些最适合市场又最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战略。

  问:今年亚太区发生巨灾事件的保险和再保险损失到底有多少?到目前为止,再保赔付的情况怎样?这些保险和再保损失对直保和再保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叶宏:限于篇幅,我们集中讨论一下三个巨灾事件——澳大利亚的洪水、新西兰的地震以及日本的地震。

  澳大利亚的洪水保险总损失超过了40亿澳元,其中Brisbane/Toowoomba的损失为22亿澳元。再保损失达29亿澳元,目前已赔付了50%有余。洪水损失对洪水保险的费率产生了相当大的压力,同时免赔也已提高。就再保来看,超赔的低层受影响比较大。而且,洪水造成的损失为巨灾模型风险评估定价造成了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非常影响巨灾保险的定价。

  新西兰的地震造成的保险总损失大约为190亿澳元,再保总损失120亿澳元。目前由于定损非常艰难,只有5%左右的再保得到了赔付。在直保市场,商业地震险的费率激增了至少4倍,家财险的地震费率涨了50%-70%。在今年的续转中,不同的业务经历了不同的费率增长,增幅在100%-400%之间。

  日本地震的保险损失大约为350亿美元。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再保损失还在增加,最后的损失目前还不确定。直保市场上个人保险受影响不大;商业和工业险目前形势还不是很明朗,但是经历了从10%-250%不等的增幅。再保保费增幅在20%-50%之间。

  问:巨灾风险管理到底是谁的职能?

  叶宏:这也是一个常常被讨论、永远没定论的问题。事实上,巨灾风险管理涉及面之广,上至公司CEO,下至IT系统管理员,可以说无不是密切的利益相关者。对于CEO而言,一次巨灾就可能将公司财务彻底摧毁,所以CEO们不得不将巨灾风险纳入到对股东负责、对资本回报的通盘考虑中。而CFO则需要考虑巨灾风险对资本的需求/占用,以及其相应的机会成本,毕竟资本最贵。站在再保业务最前线的再保经理当然需要确保优化巨灾保障,而承保人在承接风险时也必须考虑巨灾风险对业务质量、承保利润的影响。最后,数据的管理是巨灾风险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高质量的风险暴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扎实的巨灾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事实上,在实际的公司治理中,巨灾风险管理的复杂性不在于其广泛的涉及面,而在于由于其广泛的涉及面,必然要求各个部门(及个人)在增长与成本之间、稳步发展与大胆创新之间、长期战略与短期绩效之间既有协调,又有竞争,既不能忽视矛盾,又必须促进理解。那么归结到最后就是怎样才能设置并实施一套相对公平而又透明的经风险校准的资本(回报)衡量体系,从而将公司及个人的发展与利益和股东回报紧密相连,并获得最大回报。 


 
(原载中保网·中国保险报2011年10月27日)
 
更新日期:2011/10/28
阅读次数:2130
 
上一条:  2011保代流向:平安投行减少16 国信明年或成IPO承销冠军
下一条:  央行银监会暗示政策微妙转向 定向宽松预期加强
 
 【我想发表评论】   【将文本推荐给好友】    【关闭窗口】
 
 
中国银保监会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
两会让保险接地气 政府工作报告15次提到保险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步伐加快 央行积极
国税总局“大病医疗保险需缴个税”引争议
王岐山强调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保险服务字号
2011保代流向:平安投行减少16 国信明年或成IPO承销冠军
亚洲国家城市化将放大灾害风险
>>> 更多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IE4.0以上800*600浏览器访问本站 
版权所有©2000:国发中心金融保险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国发中心金融保险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网站管理chinagfc@chinagfc.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