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发中心>>>国发新闻
中国保险发展论坛2007国际学术年会(四)








张洪涛:我们因为有四个单元,第一个单元大家可以看到,基本上是以监管为主,第二个单元也就是刚才是以产险为主,下面要进行一个单元就是以寿险为主,最后一个以中介为主。四个单元构成诠释我们防范风险科学发展,中国保险业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角色。


下面即将要进行的是加强自主创新,实现科学发展,是以我们保险行业中的寿险为主。请允许我请出我们这一单元的主持嘉宾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彬先生,大家以热烈掌声欢迎!


许彬: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业内代表,大家下午好!下面由我主持这个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加强自主创新,实现科学发展"。今天我们荣幸邀请到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的六位佼佼者,他们是山东保监局的王平生局长,深圳保监局的邓俊辉副局长。四川保监局倪荣鸣副局长,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缪建民董事长;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夏智华董事长;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施解荣董事长。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演讲嘉宾入座。由于时间关系,根据组委会的要求,请每位演讲嘉宾,围绕我们这个主题,演讲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首先让我们以掌声欢迎山东保监局王平生局长发言。大家欢迎!


王平生: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参与保险创新的讨论。我们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得益于创新,中国保险业的进一步大力发展同样依赖于保险的创新。我想保险创新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涵盖很多的领域,有着深刻的内涵。比如体制、机制、经营、管理、制度创新等等。我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也经常看到我们一些实务上的具体问题,也需要我们不断加以创新和改进。


我想从一个具体的事例来引出,在济南有一位姓施的先生,他在去年年末的时候,他投保了我们某一家分公司的一款电话营销的意外伤害保险,这是一个通过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每月从信用卡扣款缴费的一个意外险的业务。今年2月份施先生注销了他的信用卡,不幸的是今年春节他车祸身故,承保公司在3月份发出了无效通知书,因为没有按期的履行每月付款,公司并不知道施先生已经身故,发出一个无效的通知书。施先生的家属也并不知道施先生投保了一份意外伤害保险,得到这个消息以后,他们很快向这家公司索赔,我们这家公司迅速启动了应急处理。不出十天,20万赔款顺利的赔付完成,这件事情在山东七家媒体进行报道,这件事情应该说各个方面都给了比较正面的评价,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我在这里想说的,假如说我们这家公司没有发出这个无效的通知书,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假如说我们的公司针对这样一些产品,信用卡非主观意思而失控,公司已经有了针对性的规则和处理程序,又将是怎样的情形?于是乎我是想说,标准化、精细化、流程化将对我们保险的创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之所以这样讲,你比如我们在销售的过程当中,常常出现一些误导,固然有多种多样的因素。我们在理赔问题上,得到了社会的一些置疑和批评,固然也有更多的因素。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我们很好的经营理念,我们很好的经营原则能够通过流程的标准化,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如果我们不能够在这个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过程当中,有一个标准化的要求,实际上我们很多很好的愿望是很难得以落实的。


再比如说,我们觉得现在从分支公司的角度来讲,现在这个层面面临很多超度风险,怎样面对这种风险,我们以为这样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我们也认为创新要考量成本,要有一个投入产出的非常精准的一个分析。


第二,我们对这样一些流程化的标准化的精细化的一些规定,一定要有可操作性。比如方便群众,比如便捷操作。


第三,我们要实现这一步需要大量采用信息技术,以此使我们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上面我所说的只是在实际工作当中所看到的一些不足以来说明更多的问题,希望以此来推进我们这样一个创新的讨论。谢谢!


许彬:谢谢王局长的精彩演讲,王局长的演讲以小见大,由于我们这一组有一位同志请假,下一位同志可以适当延长一分钟。下面有请深圳保监局邓俊辉副局长。


邓俊辉:我演讲的题目是推动保险产业,纵向结构调整,提升保险市场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保险业发展的生命线,中国保险业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在保险理论和实践层面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思想方针,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突破。吴定富主席提出保险三大功能理论和保险初级阶段理论,将保险业创新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保险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细论基础。


我要说的问题是值得反思的是,作为核心内容的保险产品以及与产品相配套的保险销售和保险服务创新领域,这几年举步维艰,成效不大,老百姓需要的,企业期盼的,政府期望的产品总是千呼万唤出不来,保险产品同质化问题,作为行业发展的瓶颈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保险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助推器和监测器,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保险的功能和作用,是通过保险产品表现出来的。有什么样的保险产品,就会有什么样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我认为研究周围保险业发展问题,不能离开保险产品以及与保险产品相配套的销售与服务的研究和探索。


一,保险产品及相关问题,从保险产品中小产品的结构调整谈几点粗浅看法。


保险要达到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们留意到保险产业市场正在以单业到多业主体转变,保险结构多元化特征开始显现。然而,这种结构性的变化更多的表现为产业中横向层面的结构调整。它体现的是一种保险职能监督分工,一方面这种分工起助推器作用,关键的同时,也加大了产品市场无序竞争,以及成本定价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横向分工影响,竞争往往是一边倒的态势,推动创新的竞争中的严重不足。


诸多层面的竞争潜能得不到有效挖掘,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总是呼之欲出,而出不来。出现上述问题的关键,除了经营理念的错位因素,更重要是市场结构调整不到位所造成的,如果把当前保险市场主题横向结构,称之为左右结构的话,根据保险各环节之间中小结构调整问题,这可以假设为一种上下结构的调整。它是一条被人们长期忽视的问题终端,一条现实中无法破解的难题,是不是可以探讨通过中小结构的调整达到一定的效果呢?因此,在这里我提出不妨照这样一个判断,保险中小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当前保险调整的当务之急。


众所周知,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再分配三个环节就是指保险产品开发、展业和销售。行业结构中,不仅有横向结构的主体,比如轿车、火车、客车、轻型车、重型车还有特等车辆等等,都有它的生产企业。还有纵向结构的市场主体,比如车的分布上,一部车的分布上,有专门生产发动机的工厂,有生产轮胎的工厂,有生产车灯的工厂等等,建筑行业中有专门的设计院,建筑公司,建材公司和装修公司等等,纵向分工仔细,另人叹为观止。在社会化大生产时代,分工越细,竞争越充分,市场机制作用也就发挥越彻底,现阶段中国保险业,保险公司内部本身成为了一个大市场。从产品的设计到生产,从宣传到销售,从察看定审到理赔,笼统由公司本身一家去完成,哪怕是衍生到分支机构只有几百或者几十个人的单位,比如县级公司,也在艰难完成着所谓一条龙的服务。


产品同质,误导消费,理赔变的遥遥无期,行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基于上述认识,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允许设立专门的保险产品制造公司或者开发公司,集中行业精算力量和技术,专门研究和生产各种保险产品。供保险市场选择使用,按照市场化运用。保险公司可以由自己的产品部门,也可以不设,甚至可以自身不生产任何保险产品,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品牌服务建设等方面。保险产品的合格证,可以由产品制造商直接向监管部门申报,也可以保险部门选用以后,向监管部门申报或者备案。制造商可以根据规定,向全国保险市场供应产品,也可以限定在某一个省份,甚至某一个区域供应产品,甚至可以建立起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保险产品供应链,实现核心产品的控制。同时,产品制造商除自己扩大产品以外,还可以受政府监管机关甚至企业个人委托开发产品,也可以直接接受保险公司、中介机构的委托开发产品,从而使保险产品更加贴近市场。有效的解决了产品同质化问题,又解决了产品生产超前灵活多样快捷等特点。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我认为产品生产公司和制造公司可以设到一个省,大家反映的很强烈的问题。总公司是全国的,总公司是设计产品。如果有专门一个产品公司宣传这个产品的话,在任何一个省里面,如果有一家或者两家产品公司,就可以在你这个地方设计它的产品。他的产品就在这个地方销售的,这是第一个关键。


第二,允许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设立自身的产品营销公司和保险商店。与现有体制剥离,营销公司可以作为二级公司模式运作,也可以通过控股公司来加以控制,高部门负责人由总公司指派,营销公司可以设立保险商店或者保险超市,与此同时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保险的销售环节,鼓励支持设立与保险公司合作或者合资的营销公司或者是保险商店,形成多层次产品销售,推动保险产品销售环节的主体多样性和专业化。特别是寿险公司,管理上百个人,几十个人,但是营销员达到上万人,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原因在哪里?结构不合理,大小一家公司,什么事都自己来。


第三,创新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的服务合作模式,引入外包机制和招投标机制,强化产品服务层面的竞争机制,逐步理顺存在的矛盾问题,进一步拓宽保险事业,比如保险骗赔问题,可考虑证券行业一些做法,争取在保险行业设立保险公安,专门打击这种犯罪行为。这个我跟公安探讨过这个问题及这个是允许的。经费由行业共同负担,政府在保险出了事故赔偿方面,车险方面,可以由汽车制造商赎回换新,实际损失的赔款由保险公司直接支付给汽车制造商。这个问题我也看到过的,我有一个同学在汽车制造厂,他告诉我,现在出来20万元的车辆,从厂里出来也就10万块钱,其他的都是中介环节的费用。保险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比如一部20万元的车辆,出了事故,10万块钱的修理恢复很难。制造厂商说,如果10万你给我8万,我换一部车给你,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思路更拓宽一些,公司好,老百姓更是拍掌欢迎。通过这样,我觉得可以达到保护满意,公司满意和汽车商获利多赢效益,不断提升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


综上所述,希望通过保险中小结构的调整,清除结构性障碍,不断提升保险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许彬:谢谢邓局长的精彩演讲,深圳是保监会保险创新的试验田,这些年来,深圳保监局做了大量有意的探索。刚刚两位局长站在监管的角度来谈保险创新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们请我们保险公司的三位老总,他们来谈保险创新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有请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缪建民董事长演讲,大家欢迎!


缪建民:尊敬的许彬秘书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金融体系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他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第一货币供应量太大,大家只有一个季度M2达到36.4万亿,M2供应量增长速度17.3%,我们国家连续七年货币供应量增速在17%以上,这个增速是上个世纪美国20年代货币供应量的3倍,是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的货币供应量的2倍,另外突出表现在M1的增长速度比M2还高。一季度M1增长速度是19.8%,M2增长是17.3%。说明货币流通速度在加快。


银行存款率是17万亿,流动性增加的结果就是压低了利率,实际上我们国家利率是负的,大家知道一年期存款利率是2.79,3月份通货膨胀率是3.3%,一季度CPI是2.7%,现在还是负利率。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流动性严重过剩的局面呢?根本原因是我们国际双顺差。大家知道去年贸易顺差1775亿美元,资本流入是193亿美元,现在外汇储备超过1.2万亿美元,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大,资本过剩。


从根本上的原因,为什么我们国际收支平衡出现双顺差呢?几个原因,第一宏观经济很好,我们改革开放28年来,最近十年都是10%以上,你如果到基层看一下,中国现在经济确实非常好,很多人跟我讲当地地方GDP增长实际比国家统计要多。为什么宏观经济这么好?第一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推进,技术制度变革,这样我们国家能保持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增长,除了宏观经济好,微观的企业竞争也很强,以前我们说人民币不能升值,如果升值了出口企业没有利润,但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人民币升值了,贸易顺差是在增加不是减少,微观企业竞争力很强,资本回报很高。第一季度工业企业是43%,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包括国外经销商跟我讲,金融市场最大的就是不定性。现在全球市场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金融市场一定要实行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再加上宏观经济微观经济,最后一定是推动资产价值上升。前两年为什么大量资本流入,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人家给我算一笔账,在一线的假设商业地产租金17%,如果加上5%货币升值就是22%,加上假定一年10%的资产升值就是30%,这个时候怎么不可能资本流入呢?所以国际收支双顺差相当长时间会存在,而且后面会有非常强劲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的基础。


当然,我们流通性过剩也有国际上的背景。大家知道2000年美国持续减息,日本实行零利息政策,从去年开始加息。另外石油价格上涨以后,产生了大量的油源,所以流通性过剩不仅有中国国内微观经济的基础,还有国际背景。流通性过剩最终造成什么局面呢?两个后果。第一按照哈耶克货币周期理论,会引起经济周期增长的波动,这个在很多国家实践中已经得到证明。第二个后果通货膨胀,资产价格的上升。我去年也参加了博鳌发展论坛,我就说了在任何时候持有资产更能比持有货币增知,现在资产增值的速度是在迅速加快。资产迅速增值不利于和谐社会,第一讲会造成资源分配无效,第二扭曲经济的良性增长,它使资产持有者越来越富,无产者是越来越难。这是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从其他市场,你看日本市场、香港市场,我最近在研究中东市场,流动性过剩引起的价格资产上升,对于经济的伤害是比较大的。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办法?研究日本经济周期的专家叫林洛择家雄,他认为日本对付80年代流动过剩的情况下,第一个加息太不好,还有金融市场的改革也不太好,日本经贸市场的改革是1996年才进行改革,他认为从现在看,这两个都不太好。吸取日本经验,我们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要有正确的货币政策,所谓正确的货币政策在当前环境下,就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我们国家货币政策有三个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包括央票的发行,第二存款准备金率,第三就是利率,现在看来在我们国家这三个政策,对付流动性过剩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我们现在央行的余额已经到了3.6万亿,存款准备金已经到了10.5%,因为历史上最高13%。而且在利率方面,我们国家现在还是负率,我们国家由于利率的传导机制不畅,所以利率加息对于经济的影响比成熟市场要小得多。所以除了要有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外,必须深化市场改革。包括保险市场发展,加快保险市场发展,是有利于吸纳流通性。


我们去年保费收入5600多亿,实际上吸纳了流通性。另外进一步加快保险资金的境外应用,这是直接的分流,另外还可以开发外汇的保单,这是对分流缓解流动性的局面是有帮助的,当然同根本来讲,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债务市场,我们债务市场只占GDP的17%,成熟市场是40%、50%,我们企业债去年总量3600亿,占银行贷款1.5%。另外我们还需要增加股票市场的供给,我们现在股市已经超过16万亿,实际上是吸纳流通性很大。但是我们现汇市场,没有衍生品市场,吸纳流通性更大的是金融衍生品市场,这个我们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我觉得对我们国家金融改革开放来讲,很重要的是要升华金融市场改革,环节流通性过剩局面,如果流通性过剩局面,不能在短期内有效的缓解,将来我们要付出经济社会代价是十分巨大的。谢谢大家!


许彬:刚刚缪总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角度精辟阐述了对付流通过剩的对策,解决资产和货币之间的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讲的非常精辟,信息量非常大。尽管时间不长,感谢缪总。


下面我们有请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夏智华监事长发言,大家欢迎!


夏智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以及在座的各位,按照大会的安排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加强自主创新,实现科学发展。我想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以及由此带来监管和内部管理的创新,应该是其中之意。下面我结合中国人寿改革发展实际,围绕金融监管和深化改革的关系谈一些体会。


我想谈的这个体会是金融监管与深化改革是如影随形,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之间他们相互促进构成了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想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第一,随着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国人寿于2003年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并在港美两地上市,从一家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转变为在海外上市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体制上的这一变革极大拓展了公司的发展空间,为公司的快速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我们又看到公司面临的监管也一下子站到了国际的前沿。在接受国内这个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的同时,公司还要接受上资本市场以及广大投资者的监管。尤其是美国国会和政府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法案,在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等方面都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制定了许多更为严格的规定。香港联交所也于2004年出台了企业管制常规守则和企业管制报告,这两份规定,都被业内称为是香港版的萨班斯法案。


面对境内外对内部控制的高度关注,为加强对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保监会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规定约束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这一系列的内外部的监管要求就像催化剂一样,进一步的增强了中国人寿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动力。公司对原有制度,以及控制措施都进行细致梳理,并启动了萨班斯法案的征询工作,对公司经营,以及财务报表,生程、编制相关内部控制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评价,建立起一整套的内部控制记录和评估流程。从实际监管来看,项目的开展为公司内控的监管带来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和新的理念,对增强全系统各级机构控制意识,根治内控理念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支持了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资源整合,保障了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中国人寿发展中体制改革中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今年年初公司又成功回归了国内资本市场,实现了A股上市。这一改革它在产生巨大的体制效应,市场效应和发展效应的同时,进一步拉近了公司经营管理与投资者的距离,在地域上文化上以及我们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具有的特点等等方面都是公司所面临的监管更直接,更细致,时效性也更强。这必将对中国公司经营管理和运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也要求公司进一步进行体制和机制方面的改革,来适应新的监管环境和监管要求。


因此,中国人寿带A股上市的筹备期间,我们就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对公司治理的相关法规进行全面梳理,也按照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出具了中国会计准则项内部控制见证报告,并在董事会监事会建设,在关联交易管理,在信息披露管理等方面都依据监管的规定。不断进行规范和完善。


第三,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担负着监督评价内部控制的职责。随着公司体制的进一步改革,随着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建立起整个公司治理架构过程中,内部审计的作用也不断得到新的定义和提高。我们中国人寿内部审计改革正是再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一方面,我们进一步理顺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和风险防范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治理架构中的地位和职能。通过制定内审的一些相关规定和办法,规定内审部门要接受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指导,要接受监事会的业务监督,其工作计划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包括它的年度经费预算等等,都要经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的审议,通过公司改制上市以后,在公司治理的大环境下,把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进一步明确。


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改革,还从理顺机制,转变职能,创新方法三个方面入手。建立起了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体制。这么一个新体制,增强了内审的相对独立性,也进一步强化了内审,贴近管理,贴近需求,贴近风险防范这么一个工作原则,实现了自然转变。


第四,随着保险业的改革发展,行业监管在广度和深度上,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断丰富和拓展。保监会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规定制度,尤其是近期出台了几个监管的指引,这些都对公司的风险防范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也都促使保险公司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体系。


以上我就是想通过这四个方面,通过中国人寿在港美两地上市所带来的一下站在国际前沿的监管环境,通过中国人寿在回归国内A股市场以后,所面临得更直接更细致时效性更强的监管,通过改革引发了公司治理以后,建立起一个内部审计的新的体制,以及作为保险行业和保险监管部门在整个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于监管进一步加强和出台的一系列的管控制度规定,通过这四个方面,来进一步论证和说明本次论坛我想谈得这么一个体会。就是改革引进了新的监管,监管促进了公司的进一步变革,正是这种互动和内在联系,推动这个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我想当我们在传统的查错纠弊监管方式的基础上,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从公司发展的本源上构建起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屏障,这就是监管本身,使内部管理的本身成为一个改革的组成部分。前瞻性的眼光来看,从宏观性来看,随着在金融,综合经营,就是综合经营的发展,集团化的发展,可以说作为每一个公司来说,都面临着监管的进一步深化,又从微观层次来看,现在属于专业化、差异化,管理也是成为今后的一个方向,这些可能市场的细分会进一步的加强,在市场细分改革基础上,监管部门肯定有一些新的监管方式,所以说,作为保险公司来看,我们都要用一种未雨绸缪的眼光来积极应对各项监管和做好内部控制的建设。我们如果能够深刻的认识好监管和改革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后来适应不断发展的改革环境,适应不断发展的监管环境,将会是有现实的作用的。谢谢!


许彬:刚刚夏监事长结合中国人寿改制上市,从公司治理和公司内控方面,体制机制创新阐述了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下面有请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施解荣董事长发言,大家欢迎!


施解荣:大家下午好!我想今天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讲几点看法来呼应今天年会的主题。


中国保险市场出现竞争应该有20年间的时间。最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保险公司,主要是兵团,和市场竞争不是很大。平安在深圳沿海一些大城市开始做业务,形成了竞争。在座有一些老保险,我们回忆一下,市场上老的保险主体对于刚刚进入保险市场的这些新的主体往往都采取了这么一种态度。尤其在初期,市场开放的初期。第一,反对,第二,不情愿。第三,勉强接受。


我做一个比喻就好像是挤公共汽车一样,刚刚挤公交车的时候,肯定车内有很多人会埋怨他,为什么这么挤啊,当他挤进汽车以后,他希望后面的门赶快关起来,不让后面的人进入到这个市场来。这个是一个什么原因呢?我觉得从理念上来分析,主要还是局限在一种认为中国保险市场这个蛋糕就这么大一块,它希望少一点保险公司做或者独家做,有三家保险公司,那我们三家做,不希望更多的保险公司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慢慢感觉到一点,就是这个保险市场这个蛋糕通过竞争它可以越做越大,尤其是沿海地区竞争比较激烈的一些大城市,包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山东等等。大家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呢?凡是有竞争的地方,保险业务都上的比较快。推动了业务的发展,凡是竞争激烈的地方,培育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凡是有竞争的地方,保险企业效益都得到了提高。而没有竞争的地方,往往还是停留在原来一种比较低下的生产力的一种水平上。


这几年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市场已经进入到一个比较新的阶段,大家从原来一开始反对、不情愿、勉强接受,到现在已经开始竞争主体之间的一种主动沟通、合作、交流,甚至一种共赢。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大的一种进步。其背后是什么呢?就是一种行业文化或者企业文化上的一种进步。所以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观点,今天上午吴主席讲到了保险业发展非常快,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中国保险发展快有很多原因,包括经济快速发展,包括市场需求的极速增长,包括监管部门有效监管,也包括保险知识的普及等等,但是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保险企业文化的进步。没有这一条,我想不会有今天我们保险业的辉煌。这是我今天讲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1992年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问题,转制的问题。我认为作为保险企业,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保险企业,应该是最具有爱心,最讲诚信,最有社会责任心的保险企业,应该在这么一个体制下,我们应该是这么一些企业。保险市场应该有这么一些大大小小的保险企业所组成。但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家可以看一看,老百姓所体会到的往往是保险企业还做的很不够,不曾记得问题。包括今天上午讲到误导等等,短期行为、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在保险市场基本上能看得到,老百姓对保险业的信任度不是很高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说到底也是我们这个行业或者我们各家保险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差距很大。尤其是在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上,差距很大,还停留在要规模,要效益,但是这个要效益是简单的一种要效益。不是建立在对社会负责任的基础上的,是对投保者带有强烈的爱心的基础上,它不是这种基础上。所以我个人认为说到底还是文化的问题,还是理念的问题。


我认为现在保险业发展应该是通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各家公司已经具备发展基础。当前我们讲到科学发展的问题,讲到做大做强的问题,又好又快的问题。最大的障碍也好,或者一种瓶颈也好是在什么地方?我认为现在并不是在需求的问题上,不是我们的保险主体越来越多了,我们的需求有一点饱和了,我觉得不是这个问题。同样也不是立法,我们的法规还不完善,这个法律问题,法制问题,我觉得是需要进一步加强,但是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尤其是保监会这些年陆陆续续出台了很多非常有针对性的有效的一些规章制度。


再有也不是监管上的问题,因为监管大家都看到了。监管是非常有效有针对性的,保监会是非常务实的。也不是保险知识普及不够,但是保险知识要继续普及,老百姓保险意识不强,我觉得这几年老百姓的金融意识增强非常快。现在突出的问题,根本的问题或者一个瓶颈的问题,我个人看法不一定妥当,我认为还是一个文化建设的问题。还是一个价值观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上,还是一个比较低下的水平。业务还是一个简单的要规模要效益,所以把追求规模和效益这么唯一的目标,我个人认为我不是很赞成。尤其初期发展阶段,一定要把我们的员工的道德行为、品质提升起来。我个人认为当前制约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障碍,我个人认为是一个行业或者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


第三,保险这个企业文化面是很宽的,它是企业价值观念和行为的总和。它包括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这个面很宽的。从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文化特点。但是在走向来看,我们各个企业文化建设上,我个人认为总体看,还没有摆上真正的,从战略上摆到一定的位置。从董事会的角度还是把每年的回报利润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现在大部分还是把规模、效益放得很高,但是责任心、爱心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口号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行动上,或者每一个从业人员的行动上。所以在这个问题建设上,不少企业是有一些互相的借鉴,包括产品开发上,或者一些竞争行为上,一看有效我们就去学,学过来我们拿过来。但是往往没有从根本上来解决,实际上每一个企业它的发展经历,发展的过程都有自己在走一条相对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我第三个观点,就是要把这个行业内或者各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成一种互相沟通借鉴相得益彰的万紫千红的百花齐放的,有特色的先进的企业文化。我觉得对我们从业者或者是我们的研究工作者都是当前的重大任务之一。谢谢各位!


许彬:大家知道三流的企业经营,二流企业经营管理,一流企业经营文化,所以先进的文化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台上嘉宾的精彩演讲,我想和大家碰撞出思想火花,现在已经到了我们对话互动时间。下面请大家提问。


提问:中国人寿资产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刚刚听了您的精彩演讲,我感觉您不像是人寿资产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更像货币研究方面的专家。您刚刚提到我国3月份CPI上涨3.3%,并且一季度超过2.7%,已经超过央行3%的准备线,很多机构认为央行最近会加息,如果央行进一步加息,会导致热钱进一步流入,这又会导致我国流动性进一步加深,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听您的见解,最近一个月,央行是否采取加息。


另外一个问题,您提到目前中国居民储蓄达到将近17万亿,人寿作为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在分流中国居民储蓄以及化解中国流通性过剩的情况下,有一些什么动作吗?谢谢!


缪建民:你问得很好,因为我们国家中央银行跟其他国家中央银行不一样,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目标单一,就是对付通货膨胀。美国的美联储它实行的通货膨胀目标的这种政策,一般的情况下,实质利率是2个厘,就是通货膨胀加上2厘,就应该是合适的货币利率水平。这是货币理论上。但是我们国家是多元的,要推动就业增长等等,以前我们中央银行采取一个什么政策呢?就是为了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在中美之间为了保持一个利差,这个利差多少呢?原来是3厘利差,如果3厘情况下,人民币每年升3%,就没有赚钱机会。我去年跟他们讲,我说这个政策实际上有问题。很多理论家没有实践经验。在全球市场做利差交易,不是用美元做利差交易,是用日元,以前都是借日元兑换成其他货币,购买其他资产,这样它利率上又赚,资产升值上又赚,不会借美元兑换其他货币。如果我们仅凭保持中美之间3厘利差,用汇率政策绑架利率政策,这个实际上对于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实际上没有用的。对于防止流通性进一步过剩也是没有用的。所以人民币必须要加息,只有通过加息形成一个适当的紧缩的货币政策,才能防止未来资产价格形成巨大泡沫,以及事后泡沫的破灭对经济社会所带来的灾难。当然这个里面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人民币如果每年升值5%,利率也是5%,钱进来就是10%,最重要不是利率政策,加强资本市场的管制,热钱进入中国以后,不是短期利差交易,是长期的投资。因为资本要进入中国市场,它的交易成本太大了,远远不只3%,如果你看我们资本申请QFLL这个过程多难多长,你就知道绝对不是一个利差就能防止热钱的流入,这个不可能。中央银行放弃了利差政策是很灵活的。


货币政策来讲,一定要实行比较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防止泡沫的出现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人民币升值不一定是坏事,升值提升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另外升值我们国家GDP总量都增加了,对提升民族自豪感是有帮助的。所以我觉得货币政策是一个综合的考量,如果从某一个角度看一个政策肯定有它的不利的一面,有它的弊,但是一个总体的政策出来以后,只要利大于弊,符合我们国家长远利益,我觉得这个才是真正的好的政策。


从我们资产管理公司来讲,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但是作为一个企业面对36.4万亿流动性来讲,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也是杯水车薪,作为一个企业,作为一个行业我们可以做一个思考,我想也是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提问:我想问一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夏监事长你好。我想问一下我国保险公司公司治理方面的现状,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


夏智华:公司治理它是按照现在企业制度的一个方向,中国人寿在港美内地上市,三地对公司治理要求不一样。在美国那边是主要独立董事的一个制度架构,在欧洲这边主要就是监事会的架构,现在我们公司把独立董事监事会都双轨制进行试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要发挥董事会的作用,董事会在整个帐务决策,在内部控制,在经营管理等等方面董事会的作用,中国人寿在三地上市,我们现在正在力求按照三个上市地对于公司治理要求在不断完善我们公司治理的方式,治理的组织架构和治理的理念。谢谢!


许彬:按照论坛时间安排,我们的时间已经到了。如果大家还有需要问的,可以会后找嘉宾解答,再次感谢我们台上嘉宾和各位的支持。

 

 
更新日期:2007/4/29
阅读次数:4417
 
上一条:  中国保险发展论坛2007国际学术年会(三)
下一条:  中国保险发展论坛2007国际学术年会(五)
 
 【我想发表评论】   【将文本推荐给好友】    【关闭窗口】
 
 
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就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金融市场稳定答记者问
吴定富: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 促进保险业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保险发展论坛2007国际学术年会(一)
中国保险发展论坛2007国际学术年会(二)
中国保险发展论坛2007国际学术年会(三)
中国保险发展论坛2007国际学术年会(四)
中国保险发展论坛2007国际学术年会(五)
>>> 更多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IE4.0以上800*600浏览器访问本站 
版权所有©2000:国发中心金融保险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国发中心金融保险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网站管理chinagfc@chinagfc.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