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保险理论>>>保险与金融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保险工作新局面
吴定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摘要]2007年是近年来保险业发展形势最好的一年,保险市场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具体体现在:发展速度快、效益好;服务“三农”实现新突破;保险改革取得新进展;保险监管不断加强等。当前,保险业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又好又快做大做强的首要任务没有变。保险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保险工作重点主要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加强改进监管,以监管促进和保障发展;立足保障和服务民生,推动重点业务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高保险业竞争力;加强保险文化建设,塑造与现代保险业相适应的先进行业文化;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夯实长远发展基础。

 

  [关键词]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保险业发展

 

  2008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回顾十六大以来的保险工作,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明确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保险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2007年保险业基本情况和十六大以来保险工作回顾

 

  2007年是近年来保险业发展形势最好的一年,保险市场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总体上看,2007年保险工作有四个明显特点。第一,发展的速度快、效益好。2007年实现保费收入7035.8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97.7亿元,同比增长32.6%;寿险保费收入4463.8亿元,同比增长24.5%;健康险保费收入384.2亿元,同比增长2.4%;意外险保费收入190.1亿元,同比增长17.4%。截至2007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7万亿元,资金运用收益超过前五年的总和,达到2791.7亿元,投资收益率为历史最好水平。初步测算,全行业利润总额672.7亿元。第二,服务“三农”实现新突破。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对农业保险给予补贴,选择6省(区)的5种主要农作物开展试点,对农业保险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6省(区)主要农作物承保面积1.4亿亩,占试点地区播种面积的70%。同时,认真落实国务院有关部署,生猪和能繁母猪保险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全国共承保能繁母猪2888万头,超过全国存栏总量的60%。第三,保险改革取得新进展。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回归A股,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成功在A股上市,中国再保险集团完成集团整体股份制改造。第四,保险监管不断加强。扎实推进监管制度建设,切实强化制度执行力,偿付能力监管的约束力不断增强,公司治理结构监管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现场检查,依法对813个保险机构实施行政处罚,责令撤换高管人员102人,责令停止新业务56项,吊销许可证12项。严肃查处新华人寿违法违规问题,追回了违规挪用资金,处理了违规人员,维护了公司和市场的稳定。

 

  2007年保险业的各项成绩,是在近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基础上取得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保险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做大做强取得积极进展的五年,是保险业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和内在活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是保险业努力拓宽服务领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能力不断提高的五年。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实践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极为难得的战略机遇,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防范风险为生命线,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根本目的,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推进保险公司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保险公司改制上市前,保险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偿付能力不足、潜在风险较大等困难,特别是占保险市场份额70%以上的国有保险公司,存在资本金不到位、历史包袱沉重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抓住了保险业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坚持把保险公司改革作为保险改革的主要任务,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为基础实现组织形式的转变,以保险公司境内外上市为契机促进管理体制的转变,以巩固和发展改制上市成果为新起点推动经营机制的转变,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有6家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多家公司实现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了股权结构。通过五年来的改革,大部分保险公司逐步建立起较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为建立和完善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创造了条件。

 

  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服务和谐社会的能力。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不断拓宽保险服务领域。一是推动重点业务发展。立足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三农”保险;立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立足于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责任保险。二是创新保险产品。推进保险产品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围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围绕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热点,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满足多层次的保险需求。三是完善服务网络。加强保险机构服务网点建设,逐步建立起覆盖东、中、西部,覆盖城镇、乡村的保险服务体系。

 

  建立现代监管体系,切实防范化解保险风险。一是在市场行为监管的基础上,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引入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初步构建了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制。二是以公司治理和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构筑了防范风险的五道防线,基本形成了防范化解风险的机制。三是在发挥监管机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调动保险公司、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形成政府监管、企业内控、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范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保险业的国际影响力。一是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坚持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协调,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承诺,呈现出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和谐发展的全面对外开放新局面。目前,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134个营业机构。二是国际监管合作不断加强。保监会加入国际养老金监督官协会,并当选执行委员会委员。承办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第13届年会,举办全球商业养老金论坛和小额保险发展论坛。加强中美、中欧双边和多边保险监管合作,发起建立亚洲保险监管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保险监管规则制定。

 

  巩固和加强基础工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加强保险法制建设。对《保险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制定工作。2002年以来,保监会制定出台了36项部门规章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大力推进依法经营和依法监管。二是加强精算制度建设,编制了更加精确的新生命表,建立了非寿险精算制度。三是加强统计和信息化建设。完善保险统计制度和标准,建立农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统计制度,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基本建成保险统计信息系统。加强保险业标准化建设,推进保险核心运营系统平台改造和数据大集中,加强客户服务系统平台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四是加强保险社团建设。完成保险行业协会和保险学会换届,成立保险精算师协会,保险社团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引领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开展“三个一”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保险工作汇报,发布国务院2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召开各省(区、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参加的保险工作座谈会。“三个一”工作使社会各方面对保险业的关注和重视提高到新的高度,对保险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是加大与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协调力度。保监会与20多个部委建立了工作联系机制,联合下发了一系列促进相关领域保险业务发展的文件。各省(区、市)政府都出台了促进当地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五年工作的成就

 

  十六大以来,保险业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重要步伐。

 

  理论创新取得突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通过保险理论创新推动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全行业科学发展的认识更加统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意识明显增强。一是理论的创新为保险业提供了科学指导。立足我国保险业发展实际,提出了保险业发展初级阶段理论、保险功能理论等重要理论,为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是保险功能理论,根据国家加强社会建设的战略和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新要求,提出保险具有社会管理功能,这一功能的提出,丰富了保险功能的新内涵,开拓了保险理论的新境界。理论的创新打开了思想解放的大门,全行业进发出巨大的发展动力和工作热情。二是观念的转变拓宽了保险业发展视野。通过大力倡导和坚持“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克服了“就保险论保险”的思维局限,自觉把保险业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促进又好又快发展,行业面貌焕然一新。一是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十六大以来保险业保持年均18.2%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国保费收入是2002年的2.3倍。我国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平均每年上升1位。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是2002年的4.5倍。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比2002年增加68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9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331家。二是公司竞争力不断提高。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客户服务、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得到加强。上市保险公司的投资价值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中国人寿市值位居全球上市保险公司第一位。三是资产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按照承保和投资“两个轮子”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保险资产管理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得到加强,较好地维护了保险资金安全。资金运用渠道稳步拓宽,资产配置空间不断扩大,资产结构逐步优化。保险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和股票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在企业债、次级债等投资领域占主导地位。四是风险防范能力逐步增强。在化解历史遗留风险方面,长期困扰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不足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中国人寿集团公司连续两年实现盈利,存量利差损正在逐年得到化解。在防范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风险方面,车贷险风险、投资连结产品退保风险等得到了及时控制和化解。五是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五年来,保险业累计赔款与给付6800多亿元。在31个省市累计为5000万人次进城务工农民提供保险保障,在14个省114个县(市)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服务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人民群众未来的养老和健康积累准备金1.9万亿元,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主动参与平安建设,促进社会稳定。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支持对外贸易与投资1000多亿美元,为5000多家企业提供了风险保障服务。保险业逐步成为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成为支持投资、扩大消费和保障出口的重要因素,成为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方式。

 

  人才建设不断加强,造就了一支朝气蓬勃的人才队伍。在经营管理人才方面,一批经营管理者逐步成长,成为促进公司和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保险业管理人员达到7.6万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2.8万人。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精算、核保核赔、投资等专业化人才队伍逐步成长壮大,保险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7万人。在保险营销人才方面,保险营销员由2002年的118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01万人,为促进保险业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保险监管人才方面,不断适应保险业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提高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监管干部队伍从2062年初的672人增加到目前的1816人。

 

  对保险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初步探索了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五年来,我们坚持在丰富的保险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对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主要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一是坚持一个根本,即以人为本。二是提高两个能力,即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三是发挥三大功能,即经济补偿功能、资金融通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四是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加快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推进创新与加强监管的关系。

 

  (三)五年工作的体会

 

  五年来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使我们对做好保险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无论是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来看,还是从自身发展实际来看,都要求保险业抓住难得的机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改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只要有利于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利于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有利于促进保险业科学发展,就要探索和实践。保险业解放思想,必须贴紧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研究国内外金融保险业的新进展,不断丰富和发展保险的功能,切实提高保险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创新是保险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提升保险业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只有紧密结合保险业实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创造性地开展保险工作,才能准确把握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克服各种困难和问题,把保险业改革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要求和根本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时代赋予保险业的历史使命,只有主动融入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保险业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保险业的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广阔。

 

  五是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保险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保险事业的创业者和开拓者。回顾保险业这五年走过的不平凡历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很多以前没有经历过的挑战和压力,我们以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战胜了各种困难和风险。如果没有这样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们就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绩。

 

  五年来保险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是保险业全体干部职工扎实工作、拼搏奉献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保监会向保险业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对长期关心和支持保险业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保险业面临的形势

 

  当前,保险业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又好又快做大做强的首要任务没有变。保险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既要看到保险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开拓进取的勇气和信念,又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一)保险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

 

  当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全社会的保险需求日趋旺盛,保险业发展的条件十分有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为保险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政府职能加快转变,风险保障模式、经济金融运行模式和社会管理模式逐步市场化,需要保险业发挥更大作用。其次,随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发挥,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社会财富和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将为保险业发展注入长期动力。第三,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将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保险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将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获得新的动力。第四,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更多的保险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老、教育、住房、汽车等方面的消费比重逐步上升,对相关领域的保险需求也会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全社会中等收入人群比重的提高,人们对安全和保障的需求显著增加,保险消费将逐步成为现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深入推进,为保险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建设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保险业的积极参与。我国已经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越来越大,保险业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养老、医疗等保障需求方面大有可为。其次,完善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对保险业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当前,我国社会风险种类不断增加、结构日趋复杂,全社会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可以在加强社会风险管理、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向民生倾斜的公共政策为保险业提供了广阔舞台。近年来,国家开始探索运用保险进行转移支付和帮助弱势群体的有效模式,并在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随着各级政府对保险功能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各种政策性业务逐步增多,将为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提供新途径。

 

  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为保险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完善现代金融体系需要保险业加快发展。当前我国保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重在4%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0%以上,保险业发展潜力巨大。第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保险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经达到17.3万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满足未来养老和医疗的需要。随着保险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潜在的保险需求将逐步向现实的保险需求转化。第三,金融综合经营和金融全球化拓展了保险业发展视野。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积聚和整合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险业充分借鉴其他金融行业和国际金融保险业的先进经验,更好地发挥行业的后发优势。

 

  (二)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在看到难得机遇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保险业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第一,金融环境变化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不确定因素:一是利率上升。2007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六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多次加息使传统寿险产品的吸引力下降,加大了寿险产品定价和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难度。二是人民币升值。目前保险业美元和港币资产共计215.1亿美元,占外币资产的85.9%,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已经造成了部分保险公司外币资产缩水。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进行境外投资,对保险业的投资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和监管能力都是一个考验。三是资产价格波动。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2007年保险业投资收益率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高收益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在资本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偿付能力都会受到较大影响。四是金融风险跨行业传递。随着综合经营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风险来源更多、传递更快、影响更大,往往超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能够控制的范围。对于整体实力相对薄弱的保险业来说,防范风险的任务更重。

 

  第二,社会环境变化的挑战。一是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推进要求保险业切实提高法制化水平。近几年,针对保险公司甚至监管机构的诉讼呈上升趋势,对我们是一个警示,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依法经营和依法监管。二是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要求保险业更加重视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任何一个行业,只有得到消费者的信任,才会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就要求保险业把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把被保险人利益是否得到有效保护作为检验保险经营和保险监管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第三,行业自身发展不适应的挑战。尽管近年来保险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诚信建设薄弱。当前,保险业的诚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销售误导和理赔难仍然是投保人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不诚信虽然只表现在个别公司和少数从业人员身上,但影响十分恶劣。这个问题能否得到根本解决,事关保险业的兴衰成败。二是内控建设薄弱。有的公司内控制度体系不完备,不能覆盖各项业务过程和操作环节;有的公司内控制度简单照抄照搬,不符合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有的公司内控执行力不强,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内控建设薄弱,导致财务数据不真实、账外账、内外勾结侵害公司利益等现象时有发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内控不严造成的危害,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三是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动力不足,一些公司对创新没有从战略上给予足够重视;创新水平不高,创新主要停留在简单引进和模仿上,人们迫切需要的一些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提供;创新思路不宽,没有充分认识到保险经营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创新的可能;创新机制不活,创新活动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和利益保障机制。四是基础管理薄弱。一些公司基础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执行力不强,特别是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有的公司还不能做到数据、财务和后援的集中管理。基础管理薄弱,不仅会降低公司经营管理绩效,也会造成很大的风险隐患。五是人才队伍薄弱。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跟不上保险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特别是重使用、轻教育、轻管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纵观保险业面临的形势,当前是保险业发展的最好时期。我们强调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而是要客观冷静、居安思危。如果我们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成绩就会成为继续进步的枷锁,如果我们把每一个成绩作为新的起点,就能够不断开拓事业和人生的新境界。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保险业越是形势好,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突出矛盾,把风险隐患估计得充分一些,把问题想得严重一点,进一步增强做好保险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乘势而上,迎难而进,努力开创保险工作的新局面。

 

  三、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保险工作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保险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继续深化保险改革,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努力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强化保险监管,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保险工作,要坚持以下指导原则:

 

  ——科学发展,好字优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进一步统一思想,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在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始终坚持好字优先,促进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协调,切实提高行业整体资本实力、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保险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拓宽领域,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积极推进重点业务领域发展,不断扩大覆盖面,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逐步提高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渗透率和贡献度。

 

  ——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始终把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作为保险监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现代保险监管的要求,更新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手段,强化监管执行力,提高保险监管的效率和水平。始终把防范风险作为保险业的生命线,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统筹协调,营造环境。既要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挖掘行业自身潜力,又要注重发挥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的作用,为保险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吸引资本、劳动、技术等社会资源参与到保险业中来,为保险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保险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保险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方式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主要着眼于现有业务领域、分割已有的市场蛋糕,向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业的广泛需求,不断开发新的业务领域,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转变。二是从主要依靠铺设机构、增加人员、扩大投入等跑马圈地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三是从不重视诚信、追求短期利益、对保险资源实行破坏性开发,向注重公司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有效开发保险资源,为消费者提供诚信、优质和高附加值的保险服务转变。

 

  实现上述三个转变,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结构的优化带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一,调整产品结构。适应保险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趋势,丰富保险产品功能,推进产品创新。要克服产品研发中的“闭门造车”倾向,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深入分析人民群众的实际保险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要克服产品引进中的简单“拿来主义”倾向,加大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力度,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克服产品定位中的“千人一面”倾向,增强产品的针对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要克服产品推广中的“概念炒作”倾向,实现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相统一,切实为客户创造价值。

 

  第二,优化区域结构。要支持东部地区和发达沿海地区保险业率先发展,加快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保险业发展,在提高行业竞争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要积极推动深圳、大连和天津滨海新区等保险试验区的改革创新,切实发挥试验区的作用。

 

  第三,完善市场结构。要规范保险公司集团建设。既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保险集团发展,又要避免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集团建设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明确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权责和定位,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发挥战略协同效应。同时,加强集团风险管控,防止风险交叉传递。要积极推动中小保险公司和专业保险公司发展,按照保险市场协调发展的要求,给予中小保险公司鼓励和支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鼓励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规范发展保险兼业代理机构,逐步完善个人营销制度,培育诚信规范的保险中介市场。

 

  保险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深入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国务院23号文件的发布,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的高度,规划保险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保险业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国务院23号文件发布一年多来,全行业高度重视,在贯彻落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践表明,国务院23号文件在指导和推动保险业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贯彻落实好国务院23号文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国务院23号文件的丰富内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国务院23号文件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切实加强改进监管,以监管促进和保障发展

 

  抓监管、促发展,都是保险监管的职责。前几年,保险业整体规模很小、发展水平很低,行业存在发展的紧迫感不强、发展的思路不宽等问题,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我们提出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监管,在引领发展中防范风险。几年来,通过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行业对为什么要发展、怎么发展和发展一个什么样的保险业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显著提高,行业发展有了较好的基础。在这种新形势下,保险业的行业规模、市场环境、社会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决定了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因此,监管部门要认真总结这几年的保险监管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改进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强化偿付能力监管。坚持把偿付能力监管作为保险监管的核心,健全和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制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出台保险集团、再保险业务的偿付能力评估和报告标准,构建职责明确、统一协调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完善偿付能力综合分析制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偿付能力监管效率。要强化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执行力,加强对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的监管力度,切实防范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

 

  第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监管。要强化保险公司内控监管,督促建立健全内控与合规管理制度,法人机构要对经营合规性和数据真实性负责。成立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准则委员会,逐步建立一套符合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特点的内控准则。要对高管人员履行职责实施全过程监管,不仅加强任前资格审查,更注重任期的尽职监管。完善对总公司高管人员的问责制度,分支机构严重违规的,总公司高管人员要承担相应领导责任。要开展公司治理评估,建立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评估机制,以评估结果为重要依据实施分类监管,对公司治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整改不积极、措施不力的公司,在机构、产品及投资许可和任职资格审查等方面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 

  
  第三,加强市场行为监管。要完善市场行为监管操作规程,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行为监管标准和程序,提高市场行为监管的针对性、连续性和有效性。要把非现场检查与现场检查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检查重点,依法查处保险经营中的非理性价格竞争、挪用侵占保费和欺诈误导行为,综合治理不诚信行为。今年要组织力量对短期意外险和交强险经营情况等进行专项检查。要强化后续监管,对出现问题的公司要进行跟踪和督促整改。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倡廉,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继续发挥国务院派驻国有保险公司监事会在财务和经营行为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四,加强资金运用监管。要完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作规则,研究制定保险资产监督管理办法,以及保险机构股权投资管理、衍生品交易管理和融资融券管理等规定。要加大非现场检查力度,强化风险预警功能,针对重点公司、重点业务和重点环节,开展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要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和股权投资试点,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发资产管理产品,受托管理具有公益性的养老金、公积金等资金,拓展服务功能,增强竞争能力。

 

  第五,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失去了被保险人的信任,保险业的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重要意义,把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放在更突出的位置。要切实解决被保险人反映较为突出的销售误导和理赔难问题。完善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工作机制,加强信访投诉工作,依法严肃查处损害被保险人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信息披露,通过公众监督促进保险公司改善服务质量。

 

  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加强监管会影响公司发展。有的保险公司以自身是上市公司为理由,希望监管部门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处罚上网开一面,这种观念是片面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对上市保险公司来说,上市意味着对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各个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监管要求不是放宽,而是要更严格。

 

  (三)立足保障和服务民生,推动重点业务发展

 

  按照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加快重点业务领域发展。

 

  第一,稳步发展“三农”保险。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保险体系,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发展政策性保险业务是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也体现了国家对保险业的重视。政策性保险业务能否做好,关系到保险业的社会地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发展基础。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积极探索政策性保险的有效经营模式,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服务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要统筹研究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办法,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制度和农业巨灾风险体系。要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简化理赔程序,做到方便及时理赔,切实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水平,让农民满意,让政府满意。二是探索发展小额保险。小额保险是主要针对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保险服务,具有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理赔简单等特点。发展小额保险对于有效服务“三农”、扩大保险覆盖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强与银行、邮政系统的合作,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司和地区先行试点。在试点过程中,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三是积极发展其他多种形式的涉农保险。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涉农财产和人身保险产品。继续探索保险公司与政府联办、为政府代办以及保险公司自营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第二,大力发展责任保险。采取“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立法强制”等多种方式,推进责任保险发展。全面落实与相关部委的联合发文,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覆盖范围,条件成熟的逐步在全国推广。继续加强与有关部委的沟通协调,促进相关领域责任保险发展。要重点完善交强险制度。交强险是我国实施的第一个强制性险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保险业的重视和信任,对于保险业拓宽服务领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交强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全行业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从交强险制度运行情况来看,总体上是平稳的。对于交强险这样一个涉及面比较广的新事物,有这样的局面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交强险制度实施一年多来,的确存在一些不足,广大投保人和社会各界也有一些意见和反映。下一步,必须从维护广大投保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交强险制度。保险公司要不断改进交强险理赔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交强险核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完善信息披露方式。监管部门要加强交强险业务监管,对损害投保人利益和严重违法违规的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要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第三,加快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保险公司要发挥自身专业化优势,大力拓展企业年金市场,推动养老保险专业化经营,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新型个人养老保障产品,争取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要结合医疗体制改革,规范保险机构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服务。推动保险业参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经办服务。

 

  (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高保险业竞争力

 

  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保险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切实提高保险业竞争力,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开放。

 

  第一,深化保险公司改革。把保险公司改革作为提高保险业竞争力的关键,重点推进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要继续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优化股权结构。要加强保险公司内控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各管理环节的权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规范业务流程,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为公司治理有效发挥作用建立良好的传导机制。要深化国有集团公司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集团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做好中国再保险集团的上市工作。研究推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

 

  第二,健全市场体系,提高保险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积极培育结构优化、功能互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建设好保险业发展的“高速公路”。要通过上市融资、增资扩股等多种方式,增强保险业的整体资本实力,为保险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和资本积累能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要完善保险市场准入机制,研究制定保险市场主体发展规划,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和规范的市场准入程序,支持具有长期经营理念和持续出资能力的大型骨干企业投资设立或参股保险公司。要按照市场选择、优胜劣汰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保险市场退出机制,对偿付能力长期不足、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出现重大经营风险、损害被保险人利益的保险公司,依法实施市场退出。

 

  第三,继续推进对外开放。优化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地域结构,鼓励外资保险公司发展我国保险市场相对薄弱的业务,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优势,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稳步实施保险业“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资保险公司通过参股境外金融机构、设立营业机构等方式,拓展境外保险市场。深化国际保险监管合作,加强与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等国际组织的联系和交流,重点在监管人员培训、信息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五)加强保险文化建设,塑造与现代保险业相适应的先进行业文化

 

  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从深层次上讲是行业文化的竞争。行业文化作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一个行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保险业不仅要注重资本实力和市场规模等“硬指标”,更要重视行业文化建设,提升保险业的“软实力”。

 

  培育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行业文化。推进保险行业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传承优秀的行业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立足于服务社会和造福人民,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成果。

 

  培育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行业文化。保险业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要继续保持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坚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把握机遇、开拓进取;要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知难不难、迎难而上;要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坚持艰苦创业、勤俭立业;要发扬拼搏奉献精神,敢于探索,勇于实践。

 

  培育诚信规范、合规经营的行业文化。诚信服务赢得客户,规范经营赢得市场。只有诚信,才能体现保险互济互助的本质内涵,体现保险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只有规范,才能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坚定消费者对保险业的信心。要强化依法经营意识,努力把依法经营贯穿到保险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坚持诚信服务,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促进公司和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培育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的行业文化。和谐凝聚力量,合作铸就伟业。要使广大从业人员的创造愿望得到充分尊重,使保险公司的发展热情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保险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公司与行业之间的和谐,保险公司之间的和谐,个人与公司、行业之间的和谐。

 

  推进保险行业文化建设,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要发挥监管机构的引导作用。做好统筹规划,形成加强保险文化建设的有效机制,不断创新和丰富保险行业文化的内涵。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做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全国保险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工作。全面推进保险品牌建设。要发挥保险机构的主体作用。保险机构要结合自身特点,将行业文化的实质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公司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保险行业文化建设的合力。要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导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贴近群众、联系实际、深入生活,客观介绍保险业发展形势,扩大保险业的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努力实现新闻宣传与保险文化建设相互促进。

 

  (六)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夯实长远发展基础

 

  立足保险业发展初级阶段的实际,扎实做好打基础的工作,全面增强行业发展后劲。

 

  第一,加强保险法制建设。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和全国人大立法机构,做好《保险法》的第二次修改工作。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第二,加强保险统计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统计数据体系,研究建立保险业发展的监测与评价体系,为科学发展和监管决策提供依据。制定健康保险统计制度和再保险统计制度。强化统计监管,狠抓数据质量,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要精心组织,认真做好保险业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第三,加强保险信息化建设。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全面实施保险业“十一五”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保险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要以保险机构、资金运用、高管人员等基础信息平台为重点,加强保险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保险公司信息化分类监管框架,推动数据大集中和保险集团信息资源整合。加大信息安全现场检查力度,防范科技风险,提高保险信息安全保障水平。采取自主研发与国际采标相结合的方法,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提高行业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以标准化促进信息化。

 

  第四,加强保险社团组织建设。切实加强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和精算师协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按照培育扶持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加强和改善对保险社团的指导和监督,努力建立与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角色定位清晰、组织管理规范、服务功能到位的保险社团体系。

 

  第五,加强重大问题研究。一个行业是否有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要重视和加强研究工作,科学回答关系行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努力把握现代保险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深入研究保险业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密切关注国际保险业发展和保险监管最新趋势。完善保监会部级课题研究制度,力争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努力做好保监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申请工作,加强对保险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的指导,发挥行业博土后工作站的协同效应。

 

  第六,加强保险消费者教育。大力宣传普及保险知识,通过开辟网站专栏、设立专项教育基金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保险消费者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培育成熟理性的保险消费者。继续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推动中小学保险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扎实工作,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努力开创保险业发展新局面,为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转自《保险研究》2008年第1期)
 
更新日期:2008/7/9
阅读次数:3513
 
上一条:吴定富  金融危机下中国保险业监管与发展
下一条:张友,黎宗剑  关于风险与保险的辩证思考
 
 【我想发表评论】   【将文本推荐给好友】    【关闭窗口】
 
 
吴定富  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吴定富  防风险 调结构 稳增长 促进保险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吴定富  改革开放30周年保险业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
吴定富  金融危机下中国保险业监管与发展
吴定富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保险工作新局面
吴定富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与资本市场
吴定富  保险资金运用与债券市场发展
>>> 更多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IE4.0以上800*600浏览器访问本站 
版权所有©2000:国发中心金融保险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国发中心金融保险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网站管理chinagfc@chinagfc.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