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发中心>>>国发视点
项俊波: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提高保险监管水平
——2012年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新闻稿之二

 

  中国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在7月17日召开的2012年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保险业发展和监管进入了新的时期,外部环境和行业自身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解放思想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使保险监管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项俊波指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保险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困难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我国保险业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非常多,发达国家保险业上百年不同阶段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现阶段都可能会遇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系统地对近年来行业发展和监管的经验进行总结、对问题进行反思、对不足进行完善,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目前,在保险监管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部分同志的思想还不解放,观念还不适应发展形势的要求,甚至还处于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思想观念不转变,监管定位就会模糊不清,监管思路就会是非混淆,监管方法就会僵化滞后,监管作风就会飘浮涣散。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和转变监管干部的思想观念,现代化的保险监管体系就不能建立起来,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步伐就会放缓甚至停滞。在保险监管部门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越多,对监管事业就越有利。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优秀干部。

 

  项俊波强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本质是要始终坚持保险业发展和监管的正确方向。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从保险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思考和谋划保险监管工作,确保行业发展和监管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一是保险业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险监管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正确把握保险行业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引导保险业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要立足于各地区的差异化发展实际,根据各省的省情、各区的区情、各市的市情来谋划监管工作,来推动区域保险市场发展,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保险业发展、发挥保险最基本的保障功能,努力做到“一省一特色”、“一区一特色”、“一市一特色”。保监局作为保监会在各地的派出机构,在贯彻落实中央和保监会的部署时要做到全国一盘棋、政令畅通,在创造性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二是保险监管工作要与保险业发展相适应。保险监管要适应和服务于行业的发展。保险监管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而是要与行业的发展同步。三是监管能力和水平要与保险监管的任务相适应。目前保险监管干部队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监管工作的需要。要在实践中培养干部,不断完善基层锻炼实习制度。要广开培训渠道,加大对干部的培训力度。要对培训内容进行规范,主要是学习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些最新知识和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动态,并结合实际开展保险市场和保险监管研究。要加强干部交流。在提高监管干部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监管文化建设。

 

  项俊波指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核心是准确把握现代保险监管的科学规律。一是处理好监管与市场的关系。要同时发挥好监管“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正确地发挥好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险监管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当然,强调要相信市场,但不能迷信市场,在出现市场失灵的时候,监管就要果断出手。二是处理好监管与创新的关系。保险监管与保险创新是相互矛盾、相互统一的。我国保险业发展和保险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创新过度,而是创新不足。保险监管应当旗帜鲜明地支持和鼓励保险创新。要适当提高监管的宽容度,允许市场主体在创新方面大胆试错,只要是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保险需求、符合金融保险发展的一般规律、风险可控的创新,就要支持。同时,监管本身也存在加强创新的问题,包括监管理念、监管机制、监管制度和监管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三是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一方面,保险监管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引导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和对社会管理的参与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做到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努力营造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积极协调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要坚决克服一讲监管就忽视服务,或者一讲服务就放松监管的片面认识。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与加强监管、严格监管是不矛盾的。不能因为强调服务而不讲原则、放松监管,甚至对应当监管的不监管。既要适当放权,同时也要守住风险底线。具体到实际监管工作中,就是要在服务中加强监督和管理,在监管中体现服务。

 

  项俊波强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根本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当前尤其要注意研究和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险业转方式、调结构问题。转方式、调结构,是当前保险业发展的主旋律。保险业经历了这些年的高速增长,给未来发展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但是也积累了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行业发展方式已经到了不转不行、不调不行的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目前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思路来评价和看待保险行业面临的种种困难。在研究保险业自身转方式、调结构的同时,还要深入思考如何发挥保险的功能和作用,支持和服务国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保险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内涵十分丰富,保险监管要站在更高层次和宏观的视角来思考,研究前瞻性的监管政策,采取针对性的监管举措。要坚定信心,努力“化危为机”,推动行业成功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二是防范化解保险风险问题。做好防范化解保险风险工作,首要的是对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各风险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通盘谋划。现阶段保险市场存在的退保风险、偿付能力不达标风险、现金流风险、资金运用风险等主要风险,就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研究这些风险的时候,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错综复杂的各类风险中抓住问题的核心。同时,还要防范风险的相互传递,要重点关注一些风险点较为突出的公司和地区,避免风险由点到面、由局部向行业蔓延,防止个别公司或地区的风险演变成行业系统性风险。做好防范化解保险风险工作,最重要的是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上来。各保监局和各部门要做到守土有责,确保行业不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对于因监管工作不力,酿成重大风险事件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建设现代保险监管体系问题。加强保险业发展和监管顶层设计,就是要找准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清晰发展路径,特别是要在消化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我国保险监管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进一步梳理我国保险监管制度规则、法律法规等内容,初步确立既符合我国实际又与国际标准趋同、既适应我国保险业发展阶段又面向未来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今年保监会启动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体系建设工作,目标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新兴保险市场特点的新一代偿付能力监管体制。要做到既不单纯模仿美国的,也不照搬欧盟的,而是要借此形成符合中国保险业发展特征、与建设保险大国和保险强国战略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四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问题。制度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一方面,要系统梳理和完善现有监管规章制度。要检查现有规章制度的立法依据是否充分,规章制度之间相互冲突的要及时修订,要定期对规范性文件进行统一集中清理,行之有效的规定上升为规章,临时性或无效的规定及时废止,逐步减少规范性文件数量。另一方面,要提高监管制度建设的科学性。要增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减少制度建设的随意性,防止以通知代替规章的现象。要逐步建立规范性文件审核机制,避免规范性文件缺少立法依据的情况,消除规范性文件与上位法的不一致,消除规范性文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了完善的监管制度,还要有好的制度执行力。要在整个监管系统形成崇尚制度、依规监管的规则意识,不断提升监管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严于监管;不断提升监管制度的执行水平,做到善于监管。

 

  项俊波指出,必须深刻认识到,解放思想不是一劳永逸的,不是一次完成的。在行业发展和保险监管新的时期,前进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领域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始终坚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战胜挑战,不断开创保险业发展和保险监管的新局面。

 

(原载中国保监会网站)
 
更新日期:2012/9/22
阅读次数:2018
 
上一条:  2012年我国保险市场运行稳中有进
下一条:  2012年上半年保险市场运行稳中向好
 
 【我想发表评论】   【将文本推荐给好友】    【关闭窗口】
 
 
中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
以科技为驱动,助推保险业回归保障初心 --梁涛副主席在2017凤凰财经峰会上的演讲
中国保监会就《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保监会关于2016年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情况的公告
保监会弥补监管短板 构建严密有效保险监管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效
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项俊波主席在“2016陆家嘴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 更多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IE4.0以上800*600浏览器访问本站 
版权所有©2000:国发中心金融保险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国发中心金融保险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网站管理chinagfc@chinagfc.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