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保险理论>>>保险经济学
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萎缩的经济学分析
陈璐

    内容提要 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并分析了其正外部性,以及由于外部性存在最终导致供给不足、效率的损失。因此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对市场失效进行调节,对农业保险给予补贴。
    
    当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三农”问题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业保险问题应该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据来自中国人民保险公司200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农业保险收入仅占该公司保费总收入的0.6%,比上一年度下降20%,是20年来下滑幅度最大的年份。一边是现代农业规模化、商品化、市场化程度迅速提升,农民和农业组织对保险的需求日益增加;另一边是保险公司在追求利润的本能驱使下逐渐停办长期亏损的险种,农险业务逐年萎缩。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业保险的商业性经营是不成功的。这究竟是个案还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呢?通过对农业保险属性的研究,我们认识到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在没有政府的支持下单靠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其结果往往会失败。
    
    —、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的属性
    
    对于农业保险的研究,我们目前看到的资料绝大部分是从农业保险的业务角度分析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很少有文章详细阐述农业保险的经济学属性问题。但是农业保险的属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只有明确了农业保险的属性才能解决农业保险的消费、供给和产品的最适规模,以及我国农业保险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笔者认为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的利益外溢特征。
    
    关于准公共物品的本质特征,国内外学者主要有3种不同的表述。其中第一种表述更符合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特征,具体表述为:准公共物品是具有外部性的私人物品。美国经济学家劳埃德·雷诺兹认为,纯粹的私人产品除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外,还具有消费上的独立性,即没有外部的或溢出的影响,而当物品满足前两个条件但不满足第三个条件时就是准公共物品。
    
    农业保险就是一种具有利益外溢特征即正外部性的产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面对的是农业,但其带来的利益却远非农业产量、农业产值等指标所能衡量的。农民缴纳保费购买农业保险,不仅能保障自己收入稳定,而且还发挥着保证农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稳定国民经济的作用。同理,保险机构在提供农业保险产品的同时也发挥着上述宏观作用。因此我们说农业保险是混和产品中具有利益外溢特征的产品。
    
    二、农业保险正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亚当·斯密指出,当个人追求自己福利的时候,一只看不见的手会导致其他任何社会成员的福利增进。但“看不见的手”定理要依赖于一个隐含的假定——单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于社会上其余个人的经济福利没有任何影响。但是这种假定往往不能够成立,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单个经济单位从其经济行为中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经常与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无法对等,生产太多或者生产不足总是存在,帕累托最优难以达到。
    
    正外部性在于产品的某些效益估值没有被生产者视为产品需求的一部分,于是边际社会收益就超过了私人边际收益。这里要区分3种边际收益:一是边际社会收益(MSB),是指因供应一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而受益的全体个人的总估值;二是边际私人收益(MPB),是指因购买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而“直接”受益的个人估值的总和;三是边际外部收益(MEB),即因购买一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而“间接”受益的个人估值的总和。综上:MSB=MPB+MEB,且MSB>MPB。
    
    图1显示了农业保险正外部性的存在。不考虑正外部性时,MSC=MPC代表商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的供给曲线,MPB是需求曲线。供求曲线交点M决定了产出的均衡点Qm。实际上由于农业保险正外部性MEB的存在,MPB应当上升至MSB;MSB与MSC的交点E决定产出水平Qe。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商业保险公司来说,从利润最大化角度考虑,提供Qm产量相对来说是合理的,因为他们在各种产出水平上收费定价只能相当于MPB(即在Pm点上);如果价格仍然保持Pm,而提供社会所期望的产量Qm,必然导致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亏损。
    
    因此,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农业保险的正外部性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在同样价格(成本)的条件下,商业保险公司的最佳供应量与社会期望的最佳供应量产生了差距,社会期望的最佳供应量多于生产者的最佳供应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商业保险公司的最佳供应量进行生产,就必然产生农业保险供应的不足,最终必然导致效率损失;如果按照社会期望的最佳供应量提供农业保险,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必然亏损,最终导致农业保险业务萎缩或者商业保险公司退出农业保险领域。
    
    三、政府补贴所造成的市场失灵
    
    政府补贴可以根据需要和效力选择向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生产补贴或向投保农户提供消费补贴,或者同时提供生产补贴和消费补贴。无论是生产补贴还是消费补贴,其补贴的幅度都应该等于农业保险的外部成本,这样就刚好抵消了正外部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弥补了市场失灵,使市场机制重新起作用。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世界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国,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开展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目前美国政府对农作物保险实行消费和生产双重补贴。(1)保费补贴。2000年6月20日,美国总统签署了《农业风险保障法》,依据该法,进一步提高了对农作物保险保费的补贴比例,以美国一切险农作物保险为例(见表1),选择55%产量保障水平的保单,保费补贴由30%(依1994年法)提高到64%(依2000年法)。通过这样的政策,美国的农民必然会选择更高的保障水平,尽管相应产品的价格较贵。从1980—1999年美国政府举办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总成本是1509亿美元,仅1999年政府给农作物保险的财政补贴就达22.4亿美元,其中保费补贴13.53亿美元,占财政补贴总额的60%。但是利用农业保险这种补偿机制,提供给因灾害和价格受到损失的农民经济补偿达24.09亿美元。按照2000年的《农业风险保障法》,今后美国政府给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每年会超过30亿美元。虽然如此高额的补贴,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很难效仿,但是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消费补贴的手段来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因地制宜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体系。(2)对保险公司的业务费用补贴。向承办农作物保险的私营保险公司提供20%~25%的业务费用(包括定损费)补贴。另外,政府还承担联邦政府农作物保险公司的各项费用,以及农作物保险推广和教育费用。
    
    四、中国农业保险的经济学实证分析
    
    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农业保险主要承担巨灾风险,如洪水、暴风、冰雹等风险都可能使农业大面积受灾,目前在我国尚无巨灾准备金积累,很可能出现巨灾超赔影响经营稳定。资料显示,1982—2001年,人保农险保费总收入为70亿元,总赔付额为62亿元,平均赔付率为88%。而新疆兵团财产保险公司情况也类似,农险平均赔付率达81.59%,亏损717.86万元。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却不涉及农险,原因可想而知。因此,对于农业保险的投保人而言,购买农业保险所得的个人利益小于其所提供的利益总量;对于农业保险的经营者而言,提供农业保险所得的个人利益小于其供给成本。农业保险出现了购买和供给双重的正外部性,而社会其他成员未支付任何费用却享受着农业稳定、农产品价格低廉和国家经济稳定的益处。农业保险的购买者和供给者成本利益失衡,从而农业保险的供给小于社会最佳规模,造成市场失效。
    
    从购买农业保险给投保农民带来的经济保障角度讲,农业保险的消费是具有排他性的,不缴纳保险费就不会享受到保险公司的经济补偿,但是也无法排除某些没有缴费的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消费。这就是所谓的“搭便车”问题。防灾防损是农业保险的辅助职能,起到减少风险损失、降低经营成本的作用,保险公司在实施防灾防损工作时就会出现没有缴费的农民“搭便车”。例如,山东德州举办棉花雹灾和涝灾保险,保险公司为防冰雹专门为投保地区的农民购置了防雹高射炮,一旦发现可能降雹的乌云就轰击,减少雹灾发生的次数或强度。但是对于这些地区没有投保的农民来说,没有缴纳保费却同样因为防灾工作而减少了雹灾的损失。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便产生了一个典型的市场失灵的情形,即单靠市场的力量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分配。因此农业保险的经营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态势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GDP年增长率已在8%左右,农业份额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下降,农业部门的就业人数在社会总就业人数中所占份额逐年减少,“三农”问题比任何时期都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正逢其时。2003年6月,在农业保险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法国安盟保险公司获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进入中国,安盟公司计划不再局限于所谓的“两业”(种植业、养殖业)保险,而是向农户提供包括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和人身险的全面保障方案。2004年3月1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建。这是我国第一家专业性的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将采取“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的模式进行经营。这是在坚持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属性的基础上,我国农业保险采用商业保险的形式,政府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给予补贴。对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提供政策、法律特别是经济上的支持,使其经营农业保险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这样才能够激励企业继续从事农业保险的经营。在提供生产补贴的同时,可以对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民提供价格补贴,这样使农民能够积极参加保险。


原载《农业经济问题》
 
更新日期:2005/5/7
阅读次数:2425
 
上一条:周道许  “消费资本化”在保险业的运用
下一条:
 
 【我想发表评论】   【将文本推荐给好友】    【关闭窗口】
 
 
陈璐  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萎缩的经济学分析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IE4.0以上800*600浏览器访问本站 
版权所有©2000:国发中心金融保险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国发中心金融保险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网站管理chinagfc@chinagfc.com
【Top】